李学博 2021-01-26 09:26:43 1655
学习就是一个相互链接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互动,已知与未知,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社会等,可谓链接无处不在。
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工作在于‘倾听’、‘串联’、‘反刍’。可以说,串联是教学的核心。
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链接师”,学生就是可以被多维度链接的学习资源,一节好课就是有效链接下的“优质产品”。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播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提到:“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工作在于‘倾听’、‘串联’、‘反刍’。可以说,串联是教学的核心。”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感悟中,自己对“串联是教学的核心”这一观点特别认同。
在此,我想用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词语“链接”来表达相关的教学行为。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和教授方法,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链接,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不同形式的链接。
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相互链接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互动,已知与未知,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社会等,可谓链接无处不在。
1、新旧知识的链接:
课前预习是一个运用背景知识与新知识链接的过程,从已知求未知,借助已知去解读、推断和发现未知。当旧知与新知链接在一起的时候,新的学习过程就发生了。
2、学生个体与整体的链接:
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个体与整体链接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阅历、经历、智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学习力是有一定差异的。老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个体与整体之间链接起来。
构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满足学生之间的链接需求,让学生在不同的阅历、经历、观点、智慧中链接,并在这个过程中分享新的学习成果和产生新的学习力。
3、知识与问题之间的链接:
把学生将要学的知识变成有待探究的问题,这样就把知识与问题链接起来了。为此,老师必须巧妙地将知识问题化,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知识,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感知、发现和获取知识。
4、知识与情境的链接: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就可以进入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了。运用已学的知识接触一个新的情境,这就是知识与情境的链接。
当这两者链接起来的时候,就自然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或得出新的结论。
5、学习活动之间的链接: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多元、不同层次的链接。一是让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成员的探究活动链接起来,二是让学生小组之间的分享活动链接起来,三是让学生之间的展示活动链接起来。
6、课内与课外的链接: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所以老师不可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为此,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内容与课外的相关学习资源链接起来,为学生充分拓展课外学习渠道和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7、课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链接:
课本的知识一旦与现实中的社会与生活链接起来,知识就被激活了,知识的魅力与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被激发出来了,学生追求知识的动力也就自然被驱动起来了。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链接师”,学生就是可以被多维度链接的学习资源,一节好课就是有效链接下的“优质产品”。